未来三天全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午后局地有短时雷阵雨,最高气温34~36℃,最低气温26℃左右。近期气温高、紫外线强,请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
8月1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解读及实施效果发布会,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副主任王忠发布相关情况,有关科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今年4月25日,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推出六项措施。一是提高租房提取额度,年度上限从1.5万元提至1.8万元,增幅20%,为租房职工提供更多支持。二是放宽购房提取政策,打破“有贷不能提”限制,有未结清公积金贷款且还款正常、月缴存额高于月还款额的职工及家庭成员购房时可提取,增强购房能力。三是优化贷款次数认定,婚前夫妻双方各有一次已结清贷款的,婚后可再申请一次,按二套房政策执行。四是降低二手房首付比例,统一调至20%,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五是提高可贷额度计算系数,从15倍提至20倍。六是延长贷款最长期限,男性至68周岁,女性至63周岁,或不超过法定退休后5年。
4月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244名租户提取3880万元,缓解租金压力;36人享受购房提取优惠,提取355万元,助力“以小换大”“以旧换新”;281户家庭获1.12亿元贷款,支持住房需求。政策还提升了二手房交易活跃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下一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将加强政策宣传,提升知晓率;优化服务流程,推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升级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建立评估机制,动态监测调整政策,确保与市场匹配,发挥住房保障作用。
8月15日,市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沈三保介绍了创新开展的“亲清有约 我帮您检”为企服务新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
针对部分企业环保业务不熟、法律意识不强等痛点,市生态环境局推出“访企送检”新模式,转作风、三牛代理注册纾企困、助发展。截至目前,已为170余家企业提供上门环保体检,解决实际问题701个。
该模式建立了完善机制,实现“企有所呼我有所应”。事前,面向1202家重点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布帮扶公告,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邀约;事中,整合多业务端口,以“多口变一口”模式开展全流程体检,组建“执法+专家”团队提高专业性;事后,出具体检报告,指导整改,明确37名专家“一对一”跟踪帮扶。
在服务举措上,明确体检问题不作为处罚依据等,为339家企业答疑;针对312个个性问题“一企一策”解决,剖析共性问题健全制度;宣传惠企政策,谋划申报17个中央污染防治资金项目,10个进入储备库,争取资金9000余万元。
同时深化作风转变,政府从“执法官”变“服务员”,建立全链条监管模式;企业从“怕检查”到“盼服务”,实现“要我治”到“我要治”转变;推动服务从“救火式整改”转向“系统性赋能”。今年以来,全市环保信访量同比下降14%;上半年空气质量改善,PM2.5浓度39.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1.7%;优良天数比例84.5%,同比升7.0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二。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入开展“亲清有约我帮您检”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新模式,为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持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技能人才47.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57万人。
培训赋能夯实技能根基。围绕重点新兴产业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构建“1+N”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动态完善培训补贴政策,定期发布职业技能培训供需清单,常态化开展技能人才需求摸底。今年以来,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万人。
优化评价畅通认定通道。畅通企业自主认定、技工院校学生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社会化评价三类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备案技能人才评价机构25家,累计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35万本。
竞赛激励加速工匠人才培育。构建多层级、多领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完善“竞赛—认证—发展”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竞赛选手直接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推荐参与高技能人才评选。今年以来,已发放竞赛选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77本,96人获“六安市技术能手”称号、32人获“安徽省技术能手”称号。
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订单式”“定向式”培养,与格恩半导体等19家企业开设订单班、定向班,与六安雄邦压铸等8家企业联合开设7个急需紧缺专业,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700余人。
全市技工院校与180家企业合作,挂牌建立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88个,安排实习4400余人次。开展“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新型学徒制培养,今年以来,六安应用科技职业学院联合霍邱钢铁厂、舒城刚毅电子等企业培训学员140名;组织209名学生赴合肥长安汽车等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实践教学。
霍山县人民法院在执行(2025)皖1525执61号一案中,根据申请执行人的悬赏申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特发布悬赏公告如下:
近日,记者从六安市交通执法支队了解到,目前六安道路货运市场秩序持续向好,道路安全系数稳步提升。六安交通执法以“执法有力度、监管有广度、服务有温度”的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守护道路安全、惠及民生福祉的满意答卷。
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向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亮剑,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构建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通过“定点检查+流动巡查”“白天监管+夜间突击”全覆盖立体执法模式,全力织密辖区治超“防控网”。执法人员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对查获违法车辆依法从严处罚,以“查处一起、警示一片、震慑一批”的力度,让“治超必严、违法必究”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从源头遏制违法行为,坚决筑牢道路运输安全防线。
主动延伸工作触角,构建“源头管控+路面查处”全链条治理体系。在重点货运源头企业等关键区域安装智能称重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违法车辆轨迹与规律,实现“精准打击”;同时,定期走访货运源头企业,督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装载源头杜绝“带病出车”。扩大从装载源头延伸至路面运输监管范围,促进规范装载、安全运输成为货运市场常态。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兼顾货车司机合法权益,结合典型案例对违法司机普及法律法规,讲解超限超载违法运输的严重害性,引导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针对运输中货运司机遇到的疑难困惑,主动提供帮扶指引,帮助排忧解难,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拉近了与群众距离,让合法运输、安全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凝聚共同治超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六安市交通执法部门将继续以铁腕守护平安,为群众平安出行和货物安全运输保驾护航。
为切实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维护广大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今年4月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明确整治行动工作重点、职责分工、目标任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厉打击各类欺诈老年人的违法行为。
市市场监管局及时发布《关于征集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线索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药店、养老馆、社区体验店等相关市场主体涉及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等违法线等热线平台,快速处理关于涉老领域药品、保健品相关投诉举报,行动开展以来,已受理相关投诉举报17件,办结15件。同时,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城区养生馆、保健品销售等重点场所,全面排查检查相关经营者是否存在对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进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排查市场主体801家,征集问题线家,进一步规范了养老服务领域市场经营秩序,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
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以查办案件形成震慑,有效遏制了违法经营行为。行动开展以来,共立案查处相关违法案件10件,办结3件,罚没款10万余元。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你拍我查”活动,发布《关于老年人药品、保健品的消费提示》,开展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公园、进机构等活动,对养老馆、养生体验馆等重点场所经营主体、消费者开展普法宣传,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引导老年人理性消费、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