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加入我们

       

广告图片
轮播图
 
 
文章正文
解码京津冀|他和北京老人走过的15年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3-05 10:50    文字:【】【】【

  2025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1周年,三地同心协力、砥砺奋进,推动京津冀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医疗共享、民生互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月22日起,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六把‘钥匙’解码京津冀”系列报道,选取交通、科技、医疗、民生等领域的六位典型人物和六件代表物品,“破译”和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新经验。

  京津冀说是异地,又是同城。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年来,三地医疗、养老等政策持续完善,越来越多的北京老人到河北开启了“跨城养老”生活。李东辉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工作了15年,他在这里看到了养护中心规模日渐壮大,看到了几千张北京老人的笑脸,亲历着养老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该准备第七部‘金色年华’的书了……”上午9点多,李东辉在办公室和同事交代着今年为老人出书的事儿,这将是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为老人们出的第七本书。

  李东辉喜欢和老人们聊天,随着老人入住越来越多,在和他们的沟通、接触中李东辉发现,很多老人都曾为国家建设付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又没有记录下来,如果老人百年之后,他们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再知道,甚至连老人的子女都不知道了,所以李东辉想把这些故事都一一记录下来,“我们的用意就是“记录、传承、和弘扬。”他说。

  在书的封面上写着“从故事中搜集历史,在岁月中见证辉煌”。从2019年开始,每年一本书,如今6本书里已经记录了84位老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外交官、科学家、艺术工作者等等,而这些老人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来自北京。李东辉表示,这些故事都是得益于京津冀养老的协同发展,让更多的长辈来入住燕达养护中心,让他们才有机会搜集到这么多的精彩故事。

  李东辉是河北承德人,2010年以前,他在北京打拼生活。之后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机缘巧合下应聘进入和北京通州一河之隔的燕达养护中心,成为了一名养老顾问。

  彼时的李东辉充满希望干劲十足,但没想到迎来的是困难重重。当时燕达养护中心一期刚刚建成运营,入住的老人只有几十位,参观转换率不到百分之一。如何能吸引、说服北京老人来这养老,是面临的最大难题。他提到,当时的养老观念还不太清晰,不少人对机构养老的方式还不太认同。有些老人会认为,我有孩子,为什么要到养老机构去养老;而一些老人子女又会觉得,自己有条件和能力让老人在家养老,不会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去。他还表示,当时很多人也对燕郊的位置不太熟悉,对“跨城养老”有些顾虑。

  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当时京冀两地医保标准不统一,看病报销难。养护中心虽然紧邻河北燕达医院,但是老人不能用北京医保卡实时报销结算,报销手续繁琐、周期很长。然而多数老人都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李东辉便和同事们组成了“购药小分队”,每月的5日和20日坐公交车到北京的各大医院帮老人取药。

  他回忆起那段算得上“披星戴月”的日子,“早晨四五点钟就要坐公交车进京,每个人要拿七八位老人的药,多的时候要跑五六家医院,挂不同科室的号,到晚上六七点钟医院下班以后才忙完。然后背着大包小包的各种药,才能回到养护中心。回到养护中心以后还要到护士站,按照老人的用药清单分发到位,把医保卡要还到老人手里边。”

  而所有的问题都从2014年开始迎来了转机。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冀两地持续开展养老协同合作。2016年,北京市实行“政策跟着老人走”的补贴模式,加大医养结合支持力度,燕达养护中心也成为了第一批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1月,北京市人社局发文,把燕达医院作为“北京市参保人员持卡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同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把燕达医院作为“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几年间的变化,让李东辉既欣喜,又像是做梦般地意想不到。协同发展以后,燕达医院和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优质的医疗资源开展合作。老人拿着北京的医保卡在燕达医院看病报销不需要任何的报备,直接刷卡结算,就和在北京一模一样。在交通上也开始有了很大变化,公交车由原来的几十辆增加到过千辆,线路由原来的两三条增加到十几条,老人和家属往返于北京和燕郊之间越来越方便。

  协同发展政策一项项实施落地,燕达养护中心也通过优美的环境、全方位的服务在北京老人间赢得了好口碑。如今越来越多的北京老人来到这里“跨城养老”,入住的近8000人中,九成以上来自北京,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逐渐跑出了“加速度”。

  “我们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包含健康管理、医疗、康复、生活照料、餐饮、膳食、文化娱乐和综合保障七大服务体系,下设了226项服务内容及标准,让老人能够感受到最好的服务。”李东辉说,公寓式的居住环境让老人就像在家一样;游泳池、健身房、球馆等设施在建设之初就按照最舒适的标准设置;每100名老人配一名保健医生,每50名老人配一名保健护士。养护中心内的燕达医院综合门诊部按照二级社区医院标准建立,实现了老人小病、慢病不出园区,而燕达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能够在老人出现急病、重病时进行生命健康保障。

  打腰鼓、做健身操、打乒乓球、做手工……生活在燕达养护中心的老人们虽然年纪已经七旬、八旬、甚至九旬,但他们仍然充满活力。来自北京的张启秀奶奶今年88岁了,她在这里已经生活了12年。张奶奶说,她一来首先就看上了燕达医院了,科室齐备还有北京的大夫坐诊。张奶奶喜欢跳新疆舞,她在这里能够畅快的满足自己的爱好,还交到了不少同龄好友,生活的十分愉快。

  李东辉说,除了要给老人们全面的医疗保障和全程化的照护服务,满足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要,要让老人们的生活有意思,有盼头。开设的老年大学有8个系将近50门课程,这些课程都符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每个月的19号,养护中心会给老人们过集体生日会;在五一、十一、中秋等节日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演出活动……“只要老人愿意走出家门,总能找到他可以参与的事情,这样老人就不孤单、不寂寞了。”李东辉说。

  今年41岁的李东辉看着沉稳、踏实、可靠,不少老人都将他看成自己的儿子、孙子一般,他也愿意时常就到老人家里走走。今年99岁的北京老人罗兰是李东辉的第一个客户,罗奶奶说,已经跟他相识15年,我就信任他,“我们是好朋友。”

  罗奶奶的子女常在国外,养护中心全面、周到的服务也让家人备感放心。罗奶奶的女儿谭女士表示,无论从吃、住方面还是康复、医疗方面都让她十分放心,“你看老太太的精神状态特别好,这么长时间基本没有生病,你说我怎么不放心呢。”

  李东辉觉得,服务老人就要有恒心、耐心和细心。老人离开北京到异地养老,需要有人时常关心他们,他也愿意有时间就去看望老人们。他说,老人把自己、家属把父母送到燕达来,就是一份信任、一份托付,要在这份信任面前尽全力给他们关心爱护。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年来,三地持续加强养老资源对接、提升,截至目前,京津冀已签订了十多项养老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京津冀养老一体化进程也越发加快了脚步。李东辉对未来的养老事业,充满了期待。

  从26岁到41岁,从养老顾问到副总经理,李东辉经历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从燕达养护中心一期到如今即将入住的四期,从几十位老人到如今的上千位老人入住,李东辉见证着京津冀养老协同的飞速发展。他说他想要一直干下去,把老人们的故事一直记录下去,把老人们的一张张笑脸刻进心里去……

相关推荐
  • 依依股份:努力提升老年人的卫生护理质量和舒适度打造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 解码京津冀|他和北京老人走过的15年
  • 老年人春季健康不容忽视
  • 八旬老人突发疾病幸好保姆及时发现!社区物业合力救助
  • 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笑了!开车、驾照迎来5大变化都是好消息
  • 老年人沉迷手机身心受损害 银发族如何健康“触网”
  • 重庆两江新区中医院走进社区开展“老年人健康照护”公益讲座
  • 助力银发经济: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全攻略
  • 寿县老体协获省老年人体育协会表彰
  •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华方养老照料中心2025年首页简介-最新地址预约电话环境设施查询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5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扶贫网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