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这个特殊的时节,我们更应给予老年人悉心的关怀与照料,助力他们安然度过。温玉梅是市第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5年余,擅长老年医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够为多病共存患者提供综合评估和管理。本期,将与大家分享老年群体春季康健九要诀。
春季气温波动较大,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可以佩戴帽子和围巾,同时病毒活跃,花粉、尘螨增多,加重鼻炎、哮喘,易诱发肺炎。对过敏体质:花粉高峰期(上午10点-下午4点)减少外出,室内用空气净化器。老年人在春季节应特别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等。这些疾病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或人员密集的地区佩戴合适的口罩。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社交活动,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间。
采用洋葱式叠穿(内排汗、中保暖、外防风),重点护头颈、腰腹。 运动:晨练选10点后,打太极、散步20分钟/天,忌大汗。
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春季气温波动→血管收缩→血压不稳→增加中风、心梗风险。对于慢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每天测血压/血糖,避免擅自停药。有心脑血管病史:随身携带急救药(如)。有突发症状:胸痛/口角歪斜→立即拨打120,保持患者平卧、勿喂食。
肝气过旺影响脾胃,生冷饮食易引发胃痛、腹泻。多吃菠菜、荠菜、山药;少吃酸辣,避免刺激脾胃。如遇腹泻脱水: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空腹吃止泻药。推荐茶饮:菊花枸杞茶(清肝)、陈皮姜枣茶(暖胃)。
春季气温并不稳定,时常乍暖还寒,湿度也相对较大。这样多变的气候条件,对于老年人原本就相对脆弱的关节而言,是不小的挑战。关节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对温度、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当春季的寒湿之气侵袭时,很容易刺激到关节,诱发疼痛。
然而,很多老年人往往会忽略关节疼痛这一信号。他们可能觉得只是小毛病,挺一挺就过去了,或者认为年纪大了,关节有点疼是正常现象。但事实上,这种忽略可能会让关节问题逐渐加重。比如原本只是轻度的关节炎,若不及时干预和治疗,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受损,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而且,老年人关节疼痛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长期的疼痛容易让人心情烦躁、焦虑,甚至抑郁。
春季气温波动频繁,忽冷忽热的天气使得地面常常较为湿滑,尤其是在春雨过后。老年人身体的平衡感和反应能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湿滑的地面上行走,很容易失去重心而摔倒。而且,春季衣物的增减也较为频繁,若穿得过多行动不便,穿得过少又可能因寒冷导致肌肉僵硬,这两种情况都增加了摔倒的可能性。
同时,一些老人在春季会增加外出活动的频率,去公园散步、踏青等。但公园等户外场所的路况复杂,可能存在高低不平的路面、凸起的树根或者不平整的地砖等,这些都可能成为绊倒老人的“陷阱”。
摔倒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极大。由于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摔倒后很容易导致骨折,如髋部骨折、腕部骨折等。骨折不仅会给老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建议使用辅助工具,如拐杖和防滑鞋,以降低跌倒的风险。
老年人应通过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来增强免疫力。建议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增强抵抗力。每周3次鱼或者豆制品,每天1个鸡蛋,适量柑橘类水果。 如果睡眠差,可用艾叶和酸枣仁15克,睡前泡足15分钟。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改善睡眠。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闷、胸痛、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或者麻木等持续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勿信偏方! 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通过上述措施,老年人可以在春季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帮助老年人健康度过春季。
从中医理论来讲,春季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肝主疏泄,在春季应顺应肝气的生发。老年人首先要注重情志的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可以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参与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如听音乐、下棋等,让肝气得以顺畅抒发。若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身体健康。
在饮食方面,应遵循“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原则。春季不宜过多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乌梅等,以免使肝气过于旺盛而克制脾胃。可适当增加一些甘味食物的摄入,如山药、红枣、蜂蜜、南瓜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益脾胃,还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春季阳气初生,可多吃一些具有升发阳气作用的食物,如韭菜、香椿、豆芽等,有助于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中医认为春季养生重在“防风邪、调肝气、护阳气”。武雅楠 李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