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加入我们

       

广告图片
轮播图
 
 
文章正文
老年生活如何过出新滋味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10-14 23:20    文字:【】【】【

  导读:时代在飞速发展。老年人的生活,已不只局限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的老年人把花甲之年当作第二春的开始,他们自立自强、老有所为、技有所长、学有所用,用行动绽放时代梦想,让生命的密度更紧实,让生命的色彩更绚丽。

  在常人看来,烧火做饭的老树根是些没用的东西,但这些老树根经过壶关县桥上乡东柏坡村76岁老人李福生的巧手加工,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近年来,李福生老人在紧挨本村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黑龙潭景区卖根雕,老伴摆小摊卖土特产。人们在羡慕之余,更多的是为两位老人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所折服。

  走进李福生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客厅卧室、楼上楼下,到处摆满了根雕作品,甚至家里用的花盆、笔筒、茶几等都是原汁原味的根雕,好像进入了一个小型根雕馆。这些千姿百态的根雕作品,老人都取了好听的名字,“醉仙下凡”“雄鹰展翅”“飞龙在天”。

  在景区,李老汉的根雕作品十分走俏,因为他经营的大多是根雕小物件,小巧玲珑,物美价廉,有时一天就能卖好几个,加上老伴摆小摊,卖各种土特产的收入,老两口一年差不多能收入两万元。

  “如今社会好,看病有医保,政府还给养老金,我们现在身体好,还能在家门口挣点零花钱,不用儿女们操心,养老靠自己,心里感觉更踏实。”李老汉自信地说。

  李庆忠(老人的儿子):我父母都闲不住,父亲喜欢做根雕,母亲每天出去摆摊能看到很多人,感觉心里很充实。在我父亲看来,根雕手艺不能丢,民间传统文化更不能丢,只要身体许可,他就愿意身体力行。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明白靠双手创造一切的生活真谛,我父母亲一辈子都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传递这个道理。

  高儒博是万荣县一名退休教师,今年80多岁,2008年患了脑梗,说话不清楚,目光呆滞,走路困难,好在治疗及时恢复得还不错。

  退休后,高儒博居住在运城市盐湖区康乐社区,主要在康乐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康复。他每天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量运动,既要走路,又要看书写文章,还要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早饭后,高儒博就约几位情趣相投的老人,前往运城市区中心的南风广场锻炼,他遵循“走路是法宝,健康抗衰老”的法则,在鹅卵石路上走50分钟左右,直到微微发汗为止,然后在广场上散步、听音乐,看跳广场舞、踢毽子、听戏,愉快的上午就这样度过。

  午休片刻,高儒博开始看书和阅报学习,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几十年。有心得就记,发现社区有感人的事迹,就给当地的报刊写稿。他在报上发表60多篇文章,同时还给康乐社区德孝文化大讲堂义务讲课。下午,高儒博在自家小院侍弄花草,得空赏一赏开放的鲜花,心旷神怡。

  高儒博对记者说:“现在生活安安然然,虽说已进入耄耋之年,就是再活上20年成了百岁老人也不过瘾!”

  王杰(康乐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患病老人要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良好的保养,使大脑不会过早衰老。读书、看报、写文章都能锻炼老年人的大脑思维,脑细胞会更发达,脑力更强,寿命也更长。用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老年人精神上的长跑。

  “看着一幅幅精巧的剪纸,慢慢数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像经历了一年的轮回。”新绛县老年大学展示的一幅幅精美而富有动感的二十四节气剪纸,人们交口称赞。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新绛县老年大学的学员、退休干部景义沉浸在喜悦中。他致力研究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地处北温带的黄河流域,四季最分明,成为二十四节气的基准点。为此他走访各地收集大量的农事、养生的史料,并把二十四节气整理成《二十四节气农事养生录》一书。年逾八旬的退休老教师吕学峰,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兴奋,她把老年大学剪纸班的刘宝珍、刘变玉等学员叫到一起说:“二十四节气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骄傲和光荣。我们怎么不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搞一套二十四节气剪纸,给《二十四节气农事养生录》一书配图,岂不好事成双?”于是,6位剪纸班的学员收集资料,根据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的不同特色,农事情况,反复考究,绘制图案,经过10多天辛勤劳作,二十四节气剪纸浑然天成。

  吉祥(新绛县老年大学校长):老年大学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老年人在这里学文化、学时事;练习书法、绘画;参加摄影班、演唱团,学员用了这样一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的梦想在老年大学绽放,我们像年轻人一样成长。”

  家住翼城县城内村的张玉莲,生于1931年。她8岁时母亲去世、13岁时父亲去世,从小在孤苦伶仃中长大。

  幼年的无依无靠造就了张玉莲自立自强的性格。凡是自己能做的,从不依赖别人,从不向困难低头。年轻时是这样,上了年纪依然如此。

  张玉莲养育了一儿一女。儿女成家立业后,她又给儿女照看孩子。上世纪90年代初,老伴患了脑血栓,她既要照顾老伴,又得照看两个孙女,还得给全家人做饭,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有段时间女儿由于工作忙,孩子无人照管,她又毫无怨言地照看起了外孙女。

  大孙女结婚后,张玉莲老人又帮孙女照看孩子。由于大孙女一家三口平时也住在老人家里,她还得做几口人的饭。为了省去压面条之累,孙女将整袋面粉送到了压面店。但她硬是让孙女把面粉拿回来亲自压面条。为了减轻洗衣服的劳累,孙女买了全自动洗衣机,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衣服自己用手洗。

  除了做家务,张玉莲老人还养了七八只鸡。每天天刚亮就去菜市场捡菜叶,有时捡了稍好一些的菜叶,舍不得让鸡吃,择干净除家人吃外还送给邻居,幼年的穷困使张玉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续长海(老人的儿子):母亲一生既不羡慕富人,也不小看穷人。既不和别人攀比,也不对子女苛求。我们只是衣食无忧的平常人家,对此,母亲非常知足。母亲80多岁依然劳作,只要老人乐意,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由着她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关键是不能让老人生气。

  本栏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姚姬娥 本报通讯员 卫世新 梁冬 秦风明 漫画:薛海鸥

相关推荐
  • 微评 用更多现实关爱帮老年人戒除网瘾
  • 老年生活如何过出新滋味
  • 你有没有留意许多退休老人的现实生活都呈现如下状态
  • 六七十岁老人的生活现状基本上都是惊人的一致都是这样的情况
  • 老年人心理 - 民福康健康
  • 别忽视老人的心理需求
  • 金乡县胡集镇敬老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六进”活动
  • 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倡导科学、健康生活方式
  • 江苏镇江:适老化改造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 敬老月 【防范诈骗】“图”个明白这些养老诈骗专盯老年人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5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扶贫网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