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是帮助残疾人及其亲友通过分享康复经验,接受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自我和家庭康复能力的一种康复服务形式。今年以来,省残联指导各地残联积极创新康复服务模式,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全省各地累计服务残疾人超过1000人。
统筹谋划,大力培育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在推广自助互助康复服务中,省残联确定了在2024年内要针对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脊髓损伤者、成年智力障碍者、稳定期精神障碍者五个类别残疾人至少分别设立一个省级服务基地的任务。为此,经过组织摸底调查、基层推荐和集中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了9个省级基地。
加强培训,积极培养残疾人自助互助骨干队伍。省残联举办了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市级师资培训班,为各地培养各类自助互助康复服务骨干师资50余人。经过培训的师资和学员,就像一颗颗火种,在各地点燃发光,成为推动各地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的重要力量。
突出特色,积极发挥自助互助基地服务功能。各级残联指导各类残疾人自助互助基地按照《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培训指南》《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指导手册》,结合本类别残疾人特点,探索开展自助互助康复活动。
长春红星医院是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级中途失明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共举办了2期中途失明残疾人康复培训班,培训学员53人。通过法规政策讲解、心理康复疏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定向行走训练、“种子学员”自身经验分享、健身娱乐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学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行走技能、增强生活日常自理能力,改善了中途失明残疾人的精神面貌、重拾融入社会的信心。
吉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省级中途失聪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今年以来,基地坚持以师资培训为重点,全面加强各地中途失聪康复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中,聚焦提升中途失聪者社会适应能力,就发音与日常听说康复方法技巧、心理调适与疏导、听辅设备保养与使用、信息无障碍辅具应用与有效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训练,共计培训学员21名。
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是省级脊髓损伤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9月至12月,共计举办了三期脊髓损伤残疾人康复训练营,对53名脊髓损伤者,进行了15-30天不等的封闭训练。通过开展康复服务培训、组织出行体验、进行知识分享直播等多种方式开展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线人次。家住在公主岭的赵大姐,受伤后一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参加了训练营后,不仅可以自主使用轮椅,二便问题也实现了完全自理,她说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有这种变化。
同样是省级脊髓损伤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的辽源康复医院,今年也已经为50名髓损伤者提供自助互助康复服务。
作为省级成年智力残疾人自助互助基地的长春市九台区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共为75名智障残疾人进行了心理疏导、安全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康复培训,提高了残疾人的职业技能与生活技能水平,增强了残疾人自我康复和家庭康复能力。在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善满家园在社会助残企业支持下,组织70多名智力残疾人前往北京开展了“助残圆梦北京行”主题活动。
通化市心语残疾人庇护中心也是面向全省智力残疾人开展自助互助康复服务,今年共组织开展各项康复活动18次,受益残疾人总数超过70人。
延边脑科医院绿丝带康复服务中心是省级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基地共组建3个UFE小组,以患者和家属为主体,共同参与康复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残疾人72人。8月份,组织29名康复患者及UFE小组家属成员,举办了“山涧清风、避暑之旅”的露营活动,利用破冰游戏等方法,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促进学员家属之间交流。年底前,还举办了全省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培训,全省各地28名精神康复机构骨干师资、稳定期学员及学员家属参加了培训。
梅河口市天宝医院也是省级精神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基地,他们围绕基础知识、心理健康、身体活动与功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方面开展活动,服务稳定期精神残疾人50人。
在省级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带动下,各市、县残联也积极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吉林市发挥“希望之家”作用,开展脊髓损伤患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延边州龙井市依托当地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开展智力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