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子倒闭后,张大爷下岗了。之后,靠自己省吃俭用,凑够了十五年的养老保险。
县城,到处都是熟人,走三步路,就可能遇到一个亲戚,或者是亲戚的亲戚。很多开店的老板,都可以和你扯上关系。
张大爷退休后,一上街,就被熟人拉住,买某物品;也有很多红白喜事,都会通知张大爷到场。
有一次,熟人介绍张大爷买按摩仪,一千多。熟人说:“买吧,这可比市场价便宜一百多。你买了,就省了一百多。”
张大爷拒绝了,说:“我不买,直接省了一千多。公园里就有免费按摩健身仪......”
人情社会中,你稍不留神,这礼尚往来耗费很多钱;碍于面子的时候,也会被人牵着鼻子走去消费。
还比方说,退休之后,就去农村老家生活。回归到种地的生活,开销更少。村里人笑话你不会享受,那就让他们笑话去吧。
抛开了面子,这花钱的事情,就完全自己说了算。不活在他人的眼里,不被他人的言语鼓吹。
邻居刘阿姨,上网买了一条裙子。款式和实体店的裙子很类似,价格只要三分之一。
更换好的裙子,穿了一个星期,发现材质不好。苦于不能退换了,刘阿姨就坚持穿,一个月之后,就出现了开裂。
如果在实体店的裙子,刘阿姨可以穿五六个夏天。对比网上的裙子,性价比就高很多了。
很多退休老人,喜欢去打折的商场。这东西忽然就大甩卖,不使劲抢几样,觉得自己亏本了。
老人把东西抢回来,发现好几样,都用不着。毕竟,商场也是因为某样东西不好卖,挤压了,才决定甩卖的。
有的老人,退休金一两千,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留下存款两三万,结果一次性就被人骗走了。
不知内情的理财产品,三牛代理注册高回报的投资产品,都很吸引老人的目光。这要是投入一点点,能让收入增加,是不是生活会好很多呢?
老人到底斗不过那些不良商家,把为数不多的钱投进去,一开始有几个月的高利息,后来发现本金都拿不回,可恨啊。
老人算一个月的基本账:一个人每天,早中晚餐自己做,应该是三十元够了。水电费,一个月五十元的样子。牙膏、肥皂等洗漱用品,一个月也是几十块。
几代同堂,很是热闹。但是儿子儿媳会遵守当初的说法,每个月准时给生活费吗?这是一个悬疑的问题。
把一个月一千多的退休金耗尽了,还要把年轻时候的老本都用一些,才能够填补家用开销,这对老人来说,是很为难的,会失去养老的底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儿女有房贷,居然让老人每个月承担好几百。老人付了房贷,但实际是,老人是不会去房子里住一天的。
老人主动和儿孙划清界限,在金钱上不牵涉。那么老人自己的生活,还会有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