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看到电视里的老年雕塑家、舞蹈家,心中是否会跃起一丝渴望?我们常常想象在老年时能过上有趣又充实的生活,但事实却不总是如此。老年可谓人生的一幅宏大画卷,然而,其中的色彩有时多少显得单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让老年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关键就在于心态的平衡。
便让我们从一位老人的生活故事开始。她叫王阿姨,现年72岁,退休后原本以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结果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吃零食,变成了“宅女”。王阿姨逐渐感受到孤独,尤其是朋友们相继因身体健康问题不能见面,她觉得自己像被“边缘化”了一样。
根据厦门大学教授熊慧及其研究生陈雨彤的研究,很多老人都经历过这种被边缘化的状态。退休后,他们的社会活动骤减,家庭角色的变化让他们感到失落。王阿姨的经历正是这一研究的缩影。她明白,光是待在家里是不够的,必须主动走出来,参加社区活动,结交新朋友。
另一方面,许多老人会面临“被剥夺”的感受,尤其是那些参与照顾孙辈的老人。小玲是一位70岁的奶奶,照顾两个孙子,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兴趣爱好,每天忙忙碌碌,身心俱疲。虽然传统文化上强调父母的奉献与牺牲,但这样的付出却使得她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自主权。实际上,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适度参与照顾孙辈的过程,就能更好地享受这一角色,同时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
更复杂的是,能力衰退给不少老人带来了心理负担。比如,李叔在一次聚会上笨手笨脚,总是干错一两件小事,他变得异常敏感,甚至开始自我否定。这种因他人评论而内化的焦虑感让他痛苦不堪。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确会有变化,但我们若能接受这一自然规律,甚至采取措施提升自我,反而能减轻焦虑。从智能家居设备到健身锻炼,灵活应对有助于老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到这里,有没有让你意识到,构建平和的心态其实是幸福晚年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幸福的定义并不由周围社会期待来约束,而在于内心是否找到满足感。无论是选择“躺平”享受生活,还是努力学习、追求新技能,只要你是快乐的,那就是一幅幸福的画卷。
面对这个复杂而精彩的老年阶段,老人和家属都应该一起努力,我们不能只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中,要学习去理解彼此的需求与感受。孩子们应多关心父母的心理状态,而老人也应主动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彼此分享感受,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在老年阶段收获真正的幸福。
记住,心态平和是那幅美好画卷的底色,愿每位老人都能在生命的晚年,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