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加入我们

       

广告图片
轮播图
 
 
文章正文
浅谈康复产业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6-05 20:30    文字:【】【】【

  我国的康复产业自80年代起,已有三十余年发展,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康复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我国的康复产业是处于极度的“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除去政策和资质壁垒,按照常理,如此大的市场需求,康复机构及相关企业应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事实证明,尽管市场一直对于康复的百亿市场规模很有信心,近十年来产业发展速度加剧,但进入康复产业的资本和民营企业都一直抱着相对谨慎的态度。每个人都知道,康复产业终究赢来黎明的光芒,但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康复产业的发展,遏制着“破晓”的快速到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康复技术与产业形态又会和西方康复体系有何不同,未来康复体系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兴细分领域又有哪些,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康复人去探索并最终要去解决的。

  广义的“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WHO)。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狭义的“康复”通常是指康复医学,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康复医学与临床,保健,预防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体系。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成立宣示着中国正式进入康复医疗服务时代。随着40多年的发展,虽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社会和国民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也不断加强。

  三级医院康复科、二级康复专科医院、社区中心康复门诊或居家康复构建我国三级康复体系。急性期在三级医院康复科,恢复期在二级康复专科医院,维持期的康复服务由社区或居家完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康复需求,可在各级康复机构之间进行双向转诊。通过三级康复体系,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分阶段的康复服务,确保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通常,讨论康复市场规模及我国未来的趋势的时候,喜欢用一组经典数据,即“美国人均康复费用约800美元,相比之下,我国2018年人均康复费用约32元“。鲜明的对比即揭示者国内康复产业先天不足的现状,但也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增量。那么随着30多年的发展,当今中国康复产业的现状是怎样的?

  整体呈现量级需求大,人群覆盖广,民众康复意识觉醒,健康消费能力和意愿显著提升,对康复服务需求向细分领域(骨科、神经、儿童、认知症状、产后和癌症等)发展的情况;例如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5亿,其中失能、半失能数已达4063万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8.5%,60岁以上老年群体约20%需要康复护理。

  全国现有3500家综合医院有康复科,仅占综合医院总数25%,但仅一半康复科有病床,床位虽快速增长(年符合率14%),约13.9万张,但仍有至少60万张缺口;中国现阶段仅有13.2万康复师,全国康复职业医师总数约2.7万人,仅占医师总数的1.2%,如果参照国际平均水准,结合中国家庭和社区康复的巨大需求,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的缺口至少需要50万人。

  2009-2017国家层面共约发布相关政策18次,鼓励康复机构发展,政策在不断解绑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限制同时,也在不断加大体系和制度建设(包含康复医疗体系,支付体系,学科体系等)。

  患者需求 痊愈出院≠恢复健康状态,慢病治疗≠慢病康复,老年护理≠老年康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中国康复需求人口,2018年已达1.7亿,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2.37亿。民众需要获得的是可信、可及、可支付的康复服务。

  政府需求 将急性期后病人迅速转诊至下级康复机构,可以帮助综合医院提升营收与病床周转率,促进双方收益率与运营效率的提升。在急性期之后,回归家庭或转入护理之家者占绝大多数(转入护理之家的占15%~30%,转入家庭的占35% ~ 60% ),但是目前我国只有16.7%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能得到社区康复服务。年社会的到来,老年健康促进的成为刚需。需要有机构能够在社区内承担起老年健康相关的到家服务,解决老年护理和老年康复这个刚需问题。

  医疗/康复机构需求 缺少本地化人才,无连续性康复运营体系支撑、缺少康复专家技术支持,同时对康复IT平台建设缺乏经验,康复机构运营能力亟待提升。

  市场需求面对未来千亿级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民众康复就诊量以8.90%速率增长,但基本集中在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及居家康复市场近乎空白。大力发展社区康复及居家康复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对长期康复医疗的需求,小而专业的社区康复机构具有轻资产、易复制、易获客的特性。

  2019年,中国总医院数是1007579家,其中康复专科医院数量为706家;

  2019年,中国助理执业医师3866916人,执业医师3210515人,其中康复医院的助理医师14661,执业医师12657,占比仅为1.2%;

  2019年康复医学科床位数是271695张,占比为3.09%,其中医院的床位数是223505张,占比是3.25%

  2019年,全国医院总收入为359675961万元,康复专科医院总收入1600552万元,占比仅为0.445%;

  康复意识薄弱,专业人才匮乏,连接并驱动二者的支付体系,以及三级康复诊疗体系的有效流转是制约我国康复产业发展四大关键。

  虽近年来康复普及有了较大发展,但相较于医疗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我国的康复意识薄弱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同时存在于专业医疗体系。无论是患者还是专业医疗体系,主要关注急性期医疗,常常认为手术就是疾病的终点,对于亚急性医疗认知较少,整体呈现“重治疗轻康复”。

  前文提到,康复医学是和临床医学并列为现代医学组成部分,临床医学是以生存为目的,通过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治疗手段,以患者生存为主要目的;而康复医学是以生活为目的,通过康复治疗手段,让患者受损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关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前文已有了详细数据说明,就不在此做更多赘述。除了数量缺口,存在着康复人才结构不平衡,人才分布区域不平衡,人才培养体系、输送体系、晋升不完善的情况。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康复的支持逐步加大,但我国的康复医疗支付体系中,目前只有部分康复项目纳入医保,且对康复医疗项目覆盖的种类较少,单向收费较低。而康复治疗面临的问题是,大部分康复患者在住院治疗时都呈现病程长、康复方案复杂治疗费用高等特点。

  自我国的三级康复诊疗体系确定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康复医疗服务发展,但其并未有效发挥效用,也未形成有效流转体系。很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未能进入综合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也未转入康复专科医院,更多的患者是选择回家休养或者自行找寻康复解决方案。因为人才及技术到达的制约,社区康复和居家康复近乎一片空白。

  尽管现阶段我国的康复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及制约,但如何突破制约瓶颈,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及模式,走出一条把握时代特点并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发展道路,却是每一位康复从业者在摸索并践行的。

  简单来说,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医疗服务体系,在临床阶段提早考虑患者后期康复的治疗,让患者既享有治疗保障又享受到早期康复带来的益处,让康复渗透到各个相关临床科室中,以促进学科交流,充分发挥多学科合作的作用,符合当下医疗机构多学科协作模式(MDT),有助于防治并发症,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该理念源自于西方康复体系中的“整体康复”概念,整体康复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多团队参与”。

  无论是老年康复的刚性需求,还是慢病康复的主要人群分布,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构建医康养连续性服务体系势在必行。通过以康复医疗及康复护理技术为核心,以区域化为边界,构建康复医疗和服务连续性标准体系,培养康复技术及管理人才,赋能基层医疗机构,从而为社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体系化和本地化的连续性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有效释放国家医疗资源压力,完成三级诊疗体系内的转诊联动,解决中国老龄化情况带来的整体社会问题。

  结合我们前文提到的阻碍我国当前康复发展的核心因素是,意识、人才、支付和康复体系有效流转。笔者认为,支持未来康复的核心要素为“人才、技术和服务“。任何时代,技术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康复医疗技术本身,而是结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逐步引入康复服务中。让未来的康复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及全周期化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符合新时代特点的高质量康复服务。同样,那么支持未来康复体系运转的人才储备就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进入到康复产业中。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和智能化设备使用率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期望以互联网为媒介, 这不仅给远程康复提供了应用场景,并提供了有效支持。同时面对康复人才极度缺乏,康复资源供需不匹配等环境,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康复方案按病种标准化,伴随在线康复咨询、康复训练指导、病例管理和康复随访服务,充分利用创新型可穿戴智能设备、动作识别技术的成果和转化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资源不足,区域不平衡等问题,还能够动态掌握康复治疗数据,督促患者完成主动康复,预判康复效果。

  中国是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很多城市的经济水平及发展速度已经达到全球一流标准,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速度及当代时代背景,笔者一直相信,我国的康复产业也会有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希望未来会有更多跨界人才加入到这个产业,通过自己的能力及影响力去做“康复布道“,让我们的医疗不再停留在诊疗阶段,而是让每一个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老者,无论是病患还是伤者,都可以像一个普通人去积极的生活。

相关推荐
  • 日本决定空运更多受伤的乌克兰士兵前往东京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 【警营文化建设】书香浸润警魂 阅读点亮人生——沙城龙潭路东派出所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
  • 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病患康复后却大骂:她就不是个东西
  • 蜂花聘用残障人士包装香皂引发网友热议回应:有助于康复训练
  • 中国康复医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上海启动
  • 滕哈赫:万比萨卡生病了还没有康复今天霍伊伦能得到发挥的机会
  • 新华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成居民家门口的热门“打卡地”
  • 建阳区人大常委会书画室组织开展“迈进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 开创新未来”书法美术作品线上展览
  • 文明崤函┃小社区凝聚“创城”大力量
  • 【尚书阁书画培训中心】北京画室-北京美术培训班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5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扶贫网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