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加入我们

       

广告图片
轮播图
 
 
文章正文
“康复”是必须要高度重视而且要解决好的社会和民生问题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04-04 05:31    文字:【】【】【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康复从理念、内容到功能,从知识、技术到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康复的内涵已拓展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促进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对康复的需求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也是必须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的社会和民生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推进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人民政协报社举办。十余位康复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建言献策。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康复领域相关工作提出提案建议。在此,选登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座谈会上康复医疗界人士的发言,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5%以上,残疾人普遍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康复服务。

  康复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人才培养的根本靠教育。但是,我国康复事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其中,我国康复高等教育仍以本专科教育为主,康复治疗师研究生培养几乎空白,康复高端人才培养严重缺乏,获得康复相关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员数量十分有限,康复专业博导、硕导及学科带头人更是屈指可数。

  康复高等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康复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建议将康复医学设为医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破解康复医学快速发展的瓶颈。

  完整的医学链条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五大方面。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都设为了一级学科。唯独康复医学没有设为一级学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康复医学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康复人才教育机构有400多所大中专院校,受康复医学学科设置的影响,表现为学科专业设置门类不全,专业方向窄、因而人才培养单一,缺乏以“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全面康复”为理念,将医学、教育、工程技术、心理、社会人文、管理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康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康复人才培养质量和康复人才队伍素质,制约着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无法为广大基层康复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区机构、竞技体育机构提供各级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当前1.2亿失能老人和残疾人的康复迫切需求,无法适应健康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需求。

  因此,从教育源头提升与保障康复医学快速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建议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医学门类中下设“康复医学”一级学科,康复医学下设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假肢与矫形工程学、眼视光医学、康复基础医学等二级学科,授予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位。开展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

  同时,建立以医学、理学、工学、体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康复学科专业,丰富和细化康复医学专业内涵和外延。实现医—理结合,培养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心理学人才;医—工结合,培养康复辅助技术专门人才;医—体结合,培养体育康复专门人才;医—教结合,培养教育康复专门人才;医—社结合,培养社会康复人才;医—管结合,培养康复管理、社会保障、残疾预防、残疾统计和残疾政策研究人才等。培养具有“全面康复”理念的复合型、创新型康复人才,全面引领和促进我国康复领域科技创新,让康复人才辈出,康复医学焕发新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娣芳:

  康复医学是指通过医学或医疗的手段来解决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降低临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在医疗体系中拥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康复供给不足的问题,建议:

  一是各省市应加快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标准化机构建设,补足康复医疗场地面积、设施设备、床位不足等短板;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或专业机构、专业学会协会等层面出台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设置标准和诊疗服务规范,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康复服务内容,医保部门也应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支付政策,促进社区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

  二是构建合理的康复医学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推动中国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形成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康复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承担亚急性期康复,康复医学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负责恢复期康复等不同层级功能。解决医疗机构间协作程度低、社区首诊难、双向转诊不顺畅,信息未完全共享的问题,建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

  三是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康复医学人员短缺问题,需要给予专项政策支撑。建议开展基层康复医学人才专项建设,参考临床医师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加注的形式,试点开展全科医师短期培训加注康复专业类别(仅在基层执业)的政策措施,培养一批留得住、适宜的社区康复医师。

  康复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备受大众和国家各部门关注的民生问题,而其中康复医保支付是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如何将DRG/DIP付费方式与传统的按床日付费方式有效融合与应用,如何推行康复医保体系落地,如何建立起以价值医疗为导向、以功能改善为核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康复医保体制改革是推动康复保障体系建设、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平台建设、机构建设,还有人才体系建设。在平台建设方面,从“十三五”开始,我们已经把高新技术和高科技相关的技术成果应用到我们的服务体系中。随着5G技术、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以最佳最优最小化的资源来实现相关的服务。在机构建设方面,首先应该增加康复医疗资源的供给,统筹区域内公立和社会医疗机构资源,从现有的、过剩的资源中挖掘潜力,以及通过三级医院的康复科和区域康复中心来起到一个辐射带头的作用。其次是建立层次分明、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思路,三级医院及区域康复中心起到帮扶带动作用,带动辖区区域内的康复学科建设、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研究成果推广等。在人才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完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康复教育标准体系、编织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网络,关注康复多学科互动、跨学科人才尤其是对于专业化康复治疗师的培养是解决康复人才难以满足康复需求的重要举措。

  社区康复平台和居家康复平台的建立是三级医疗体系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连接,提供实质性、高质量、精准化的服务。

  健全康复体系保障大众优良服务供给的同时需要加强大众康复科普的力度。增加科普人员数量、扩大宣传路径、增强宣传力度;提升科普内容的专业、规范性;加强政府、新闻媒体对于大众科普的宣传力。除此之外,新技术的研发与学习、简易适用实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产品的推广、新闻自媒体公益广告的宣传也是康复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我涉足康复医学的10年来看,国家顶层设计重视和发展康复医学,行业政策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各重要环节,整体呈现纵向多轮、逐步全面覆盖的特点,政策类型逐渐由早年上游基础供应端研发建设演变为需求端机构及医保支付体系建设。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学科为引领、二级康复专科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另外,支持和鼓励康复医学发展宏观层面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搭建完善。但是相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具体落地的康复政策还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问题存在于康复医疗体系、人才体系、医保支付、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和康复治疗费项目的单价费用等方面。

  一是康复医疗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仍有不足,康复评定标准不统一,三级医院与下级医院缺乏有效链接。从医学发展和功能定位上,临床医学是先导和基础,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延续与补充。临床治疗后的患者在进入康复治疗的时候,普遍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建议:出台全国康复评定标准,并纳入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学教育体系中;制定早期临床学学科的早期康复介入体系,打通早期临床康复,形成疾病全周期康复;制定和完善三级医院和康复医院转诊规范标准,三级转诊的体系应把民办康复医院也一并纳入。

  二是康复治疗项目标准不统一,部门地市单价偏低,不利于康复项目开展。 建议提高康复治疗项目单价,提升康复专业人员的劳动价值。

  三是康复项目医保覆盖率低,智能化、现代化康复项目未被纳入。建议根据康复医学发展需求,纳入更多常用康复治疗项目进入医保支付体系,包括新技术、康复效果好的高端智能化设备进入医保支付项目。

  四是社会康复认知不足、整体就诊量不足、康复产品同质化。“重临床轻康复”的现象存在已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医疗行业专业人士,均缺乏对康复工作的重视,应加强各个方面的宣传。建议:加强康复理念教育和康复职业教育。

  五是康复人才短缺,未来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据测算,目前我国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师的缺口分别高达8.1万人及5.3万人。这主要是由于康复从业人员的薪酬远低于临床医师的收入水平,且在后续晋升中无明显优势。另外,康复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康复和临床技能水平。但是目前高校培养的多是单一性人才。建议:鼓励临床医生增加康复医学执业范围,增加康复医师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与社会需求一致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

  现代医学有四大分支: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如果预防与保健医学做到最大化,临床医学就会减少很多病人;如果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完美的交叉与融合,不仅可以带动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同时还会最大化的减少残疾的发生,社会效益显而易见。所以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无临床,不康复”。

  康复是降低卒中致残率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我国卒中学会推荐三级康复管理模式:

  一级康复指在神经内科卒中单元,对于急性期卒中患者,24小时内完成神经内科常规检查、抢救治疗、溶栓、机械开通血管等综合治疗;24小时后根据功能障碍评定情况,开展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体位转移离床训练、吞咽管理等,必要时给予心肺功能康复。防治并发症,为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二级康复指在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医院,对于亚急性期卒中患者,进行包括认知、言语、吞咽、运动、感觉、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为日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基础。

  三级康复指在社区医院或家庭,对于慢性期患者,重点开展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训练,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和社会。

  北京市卫健委曾组织数个专家组对全市三级以上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真正能够做好三级康复网络建设的并不多。一个是卒中单元的建设并不完善;很多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床位数量、康复医师及治疗师人数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床位数为医院总床数的2-5%),康复设备短缺;二是许多康复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社区去;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人员及康复设备几乎为零,这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主管领导等高度重视,从政策上吸引人才进社区。

  康复是由康复医学和康复工程组成。康复工程核心是康复辅具。在康复辅具12大类中,矫形器是最具有治疗疾病作用的典型。

  矫形器指的是定制矫形器技术服务全过程,是一种服务产品。矫形器师的服务技术水平高低,决定着矫形器治疗效果的好坏,一名矫形器师最少要掌握14门近200种专业知识。实践证明,医工结合是康复的最佳选择。矫形器应该贯穿于疾病的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才能充分发挥矫形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一是管理部门多,沟通协调不够,出现过度管理,企业经营感到很艰难。二是管理不精准,命名不严谨。现在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对矫形器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一起归类到医疗器械生产二类,并把矫形器命名为固定器。严重背离了矫形器因人而异定制服务的特性,直接影响到纳入医保和为患者精准康复的作用。三是人才匮乏,产品陈旧。我国矫形器行业底子薄、从业人员学历相对低,行业没有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目前,多所大学已开设康复工程等相关专业,每年有几百名本、专科毕业生。但因为行业没有专业技术职务,看不到发展进步希望,他们纷纷转行。使行业仍然处于产品和技术人员低端化的状态。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即要在促进行业发展,又能保障病人康复权益的情况下,更加科学精准地管理矫形器行业。在工作中使用矫形器标准名称。执行标准的过程,就是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将矫形器按照本身的属性纳入医保。强化矫形器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尽快落实2014年修订的《国家职业大典》中已经确立的假肢师和矫形器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

相关推荐
  • 日本决定空运更多受伤的乌克兰士兵前往东京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 【警营文化建设】书香浸润警魂 阅读点亮人生——沙城龙潭路东派出所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
  • 11年云南女学生捐骨髓救人病患康复后却大骂:她就不是个东西
  • 蜂花聘用残障人士包装香皂引发网友热议回应:有助于康复训练
  • 中国康复医学会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上海启动
  • 滕哈赫:万比萨卡生病了还没有康复今天霍伊伦能得到发挥的机会
  • 新华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成居民家门口的热门“打卡地”
  • 建阳区人大常委会书画室组织开展“迈进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 开创新未来”书法美术作品线上展览
  • 文明崤函┃小社区凝聚“创城”大力量
  • 【尚书阁书画培训中心】北京画室-北京美术培训班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5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扶贫网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