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指出,在浙江省余姚市,舜辰老年公寓项目近期爆雷。十余年间,舜辰集团的负责人徐燮锋和熊兰青一家,通过承诺保本付息的借款、预付房款每月返还租金、认购原始股等数种形式,吸收4000余名债权人的存款,其中大部分是居住在老年公寓内的老人及其亲友。今年4月17日,舜辰集团停止兑付本息。这对众多投入巨额存款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舜辰集团旗下关联了18家公司,共运营了3个养老机构项目,总资产25亿元,机构体量和产业规模位于浙江省前列。而且报道提及,债权人普遍认为,舜辰集团不像那些虚构养老项目的纯诈骗公司,“初心是做养老”,舜辰老年公寓内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性的运营服务都广受住户好评。尽管如此,该项目也还是爆雷,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过度扩张、资金链断裂,是爆雷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引发的金融风险,一直缠绕在项目的核心地带。
2019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对养老机构为弥补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通过销售预付费性质“会员卡”等形式进行营销的,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明确限制性条件,采取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
养老机构预收服务费受到严格监管,但在舜辰老年公寓,以“服务费”替代“购房款”的另类操作方式,却在获得大量预售服务费的同时,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近年来,多家康养项目爆雷。近期,知名康养公司山屿海集团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案件涉及康养旅居、房产托管、电子产品租赁等多类高收益理财产品,总涉案金额预估超40亿元,受害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此外,长沙爱之心养老公寓、成都置信康养平台养老项目的爆雷也引发关注。
康养项目经营模式的得失背后,是众多老年人的梦想破灭。当他们从某些康养项目营造的快乐养老的幻境中走出来,直面维权难的局面时,伤心和愤懑是难免的。沉重的债务负担、巨大的心理落差,成为个体不能承受之“重”,也成为我们必须消解的群体性苦痛。
据测算,到2035年,旅居康养产业规模将达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以规范发展的康养项目承载老年人的养老梦想,成为政府、企业和群众共同的心愿。
方兴未艾的市场诞生了大批好项目,是不争的事实。但也应看到,有一些康养项目成了脱缰的野马,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从监管层面而言,针对某些康养项目明里暗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将监管关口前移、三牛用户注册加大监管力度、惩治违法行为,从而及时有力地消除康养项目的“隐雷”,变得越发重要。
与此同时,老年人也应擦亮眼睛,更加谨慎看待和选择康养项目。对那种制造“稳赚不赔”神话的推广之术,要格外警惕,防止因贪图小利掉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