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石方仑老人退休的14个年头,他通过自驾游和跟团,已经完成周游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每个省、市、区,被誉为“宝藏老人”。 石方仑多才多艺,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他爱背上行囊奔赴山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他爱端起相机定格光影,让瞬间成为永恒;他爱挥毫泼墨书写情怀,以笔墨传递温度;他更爱铺开画纸勾勒山河,用色彩描绘热爱。难怪身边了解他的战友与朋友每当提起他,赞美之词总是滔滔不绝:“老石哪像70多岁的古稀老人,精力有时候比年轻人还要旺盛”“跟他一起去旅游,永远会发现不一样的美”……
9月23日,在2025 年国庆中秋双节到来前夕,石方仑亲自将一本装帧精美的《摄影作品集》赠送到我手中时,让我对眼前的这位老人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于是抓住机会采访并连夜完成了这篇专访。封面是他亲手题写的书名,笔锋遒劲有力,透着一股不服老的精气神;卷首语《人生的风景在镜头里伸向诗和远方》,文采飞扬;翻开内页,硬笔书法《满江红》、油画《傲雪梅花》彰显岁月积淀功底;《若非群玉山头见,今朝会向新疆行》《接近天堂的地方——西藏行》《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一曲溪流一曲烟——西溪湿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烟雨漓江美如画》《一幅神奇的山水画——龙脊梯田》《金秋十月成都行》《仙界张家界》《宽阔原野铺金辉》《一路向北》《美丽神奇的大草原》《我就是秋叶,我有我的美》《漫步滨海路体会诗和远方》13篇游记,还有让人眼界大开的100多幅精挑细选的旅行摄影作品,整个《摄影作品集》图文并茂浑然天成,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都是石方仑他自己逐字逐句、逐图调整亲手完成的。
当眼神被一幅幅定格着日出、雪山、草原、大海、湖泊、瀑布、古镇的照片深深吸引……再看眼前精神矍铄、眼神明亮、思维敏捷的石方仑,实在难以将他与“耄耋之年”的标签联系起来。他身上那份对生活的热忱,像一束温暖的光,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那是历经岁月沉淀后,依然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的珍贵模样。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摄影作品集》?石方仑告诉我,每一次出发时的期待,每一次遇见时的感动,每一次回望时的释然,这才是值得回忆珍藏的。如果有朋友看着我的照片说“这地方真想去”“你把日子过成了诗”,那就说明我镜头里的风景,不仅治愈了自己,还能给别人带来向往,这大概就是“人生值得”吧!
难怪石方仑在卷首语里这样写道: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里体验了冰天雪地,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享受了诱人的清新空气,在敦煌的戈壁石窟里见识了历史的厚重,在江南的烟雨古镇里欣赏了小桥流水人家,在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知道了什么叫崇拜虔诚,在新疆胡杨林里学习了胡杨精神,在祖国最东方看见了第一缕阳光,在祖国最西端欣赏了最后一抹晚霞,天涯海角印下了我的足迹,北极村留下了我的身影。这些都留在了我的镜头里。
2012 年,从部队转业到国有金融机构保卫部门领导岗位上工作数年的石方仑,正式告别了忙碌的职场生活。有人以为,退休意味着“放慢脚步、安享晚年”,可对石方仑来说,这却是人生另一段精彩旅程的起点。“以前工作忙,总想着等有空了就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终于有时间实现这个愿望了。”他笑着说。石方仑的退休后生活,被他安排得满满当当却又井然有序。没有了工作的束缚,他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清晨练一练书法,让笔墨抚平心绪;午后拿起画笔,将记忆中的风景落在纸上;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周边的公园、山林采风摄影。而最让人惊叹的,是他不服老的自驾游。70 岁那年,他毅然开启了一场长达 45 天的自驾游,方向盘在手中,风景在眼前,一路从辽宁出发,途径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重庆、河南、山西……途经10个省,行程数万公里。白天驾车穿梭在不同的地貌间,看日出时的云海翻涌,赏日落时的漫天霞光;夜晚住在沿途的民宿里,整理当天拍摄的照片,写下旅行中的见闻。2024年,已经73 岁的石方仑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硬核”目标, 挑战自驾游边境国道 331。这条被誉为“中国最美边境公路” 的道路,串联起了草原、森林、湿地、河流等多种地貌,沿途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浓郁的边境风情。出发前,他仔细规划路线,检查车辆状况,准备好摄影器材和常用药品,丝毫不敢马虎。一路上,他沿着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一路向北 ,穿越了长白山脉、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数十天的行程里,他白天驾车赶路、拍摄风景,晚上在民宿里整理素材,即便偶尔遇到路况不佳、天气突变的情况,也从未想过放弃。“越是难走的路,越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
摄影,占用了石方仑退休生活的很多时间。即使如此,他还是乐此不惫。为了拍出满意的照片,他从不吝啬投入购买装备,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他在摄影器材上少说也花费了10 多万元。从最初的入门级相机,到后来的专业单反、大三元镜头、微单相机,每一件器材都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妥善保管。“好的器材能帮助我更好地捕捉瞬间,这不是浪费,是对热爱的投入。” 他说。摄影的真谛远不止“好器材”, 在石方仑看来“能吃苦”至关重要。为了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他常常起早贪黑,在寒风中等待最佳时机。有一次,为了拍摄峨眉山的云海日出和山中的景色,他不坐缆车,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边爬边拍。脚下台阶上铺着冰雪,他身上却汗气腾腾,坚持沿着陡峭的石阶爬上3079米的主峰金顶,周边的游客都惊叹地伸出大拇指。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金顶上,云海在脚下翻涌,太阳从云海那边刚露头时,他迅速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将这震撼的瞬间定格下来。“那一刻,洒下的汗水和疲惫都值了。”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的眼神里依然满是激动。
除了肯吃苦,石方仑还格外注重摄影技法的打磨。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摄影培训,但他总说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平日里,他会翻看摄影杂志、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构图、光影运用的技巧;外出采风时,他会主动向专业摄影师请教,交流拍摄心得;遇到喜欢的照片,他会反复研究,琢磨对方是如何捕捉瞬间、表达意境的。在他的《摄影作品集》里,有一组“仙界张家界”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一张张照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张家界的奇山异石:有的捕捉了清晨薄雾缭绕时的朦胧之美,有的定格了雨后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峰林上的壮观景象,还有的聚焦于山间的野花、溪流,尽显生机与灵动。“张家界的山太有特点了,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我总想用镜头把这些美都记录下来。”
为了保存照片,石方仑家里的电脑从500G,更换为1000G,还是不够用……又多次增加内存条,现在至少论“T”计算。每当打开这些历年照片夹,石方仑都会有一种自豪感!
写游记,已经成了石方仑退休生活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对他来说,文字写作并非难事。1969年,石方仑从当年的旅大市新金县(现为大连市普兰店区)入伍来到上海虬江码头当上光荣的水兵。因为自己的字和画,在同年入伍的100名战友中脱颖而出,不仅负责学兵队黑板报工作,还在新兵训练结束被挑选到部队机关当打字员。因为业务精通,积极要求进步,当战士第5年被破格提干,一直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1983年,石方仑被推送到海军政治学院深造,他倍加珍惜难得学习机会,取得了门门优秀的成绩,成为优秀学员中的尖子学员,不仅被破格提职,而且还院校政治部挑选留校从事文字工作。……1994年正团上校的石方仑脱下军装转业来到了建设银行大连分行。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练就了石方仑扎实的文字功底。退休后,他便将这份特长用在了游记创作上。 抽时间看石方仑分享的游记,已经成为他众多朋友的一个特别“福利”。
每一次旅行结束,石方仑都会静下心来,梳理旅行中的经历。从出发前的期待,到旅途中的见闻,再到看到美景时的感动,点点滴滴都被他记录在文字里。他的游记,每一篇仿佛都是优美的抒情散文诗,不仅用词讲究,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知识、真情实感和人生感悟。会详细描述吃到的当地美食如何美味,会记录遇到的陌生人如何热情,三牛平台注册会感慨祖国的山河如何壮丽,也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如何诠释。截至目前,石方仑已经写下了数百篇游记,每一篇都配上了他自己拍摄的照片,发布在“美篇”平台上。这些游记,不仅是他个人旅行的记录,更成了许多人了解世界、感受美好的窗口。常有网友在他的游记下留言:“看了您的文章和照片,我也想去这里看看”“您的生活态度太让人佩服了,向您学习!”。每当看到这些留言,石方仑都会格外开心:“能通过文字和照片,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大家,让更多人爱上祖国的山河,爱上生活,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石方仑告诉我:写游记不仅能留下美好的回忆,还能锻炼大脑,让自己保持思维的活跃。“每次写游记,都要回忆旅行中的细节,梳理思路,这就像给大脑做‘健身操’,越练越灵活。” 而那些写下的文字和拍下的照片,也成了他送给自己、送给朋友、送给岁月的珍贵礼物。退休以后,石方仑坚持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制作成早上的问候图片,据不完全统计,他分享的早安问候图片已超过了数千张。那些曾经的美好瞬间、那些真挚的人生感悟、那些执着的问候,不仅加深朋友情意,而且仿佛能让人瞬间回到那段充满热爱与美好的旅程中。
石方仑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74 岁的他,用脚步丈量山河,用镜头定格美好,用文字记录感悟,活成了许多人向往的模样。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从来不是限制,热爱才是最好的驱动力。无论人生翻到哪一页,只要心中有热爱,热忱地对待人生,就能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每一步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景。只要心中有光,眼中有景,无论何时,都能开启属于自己的 “诗和远方”。
☆ 本文作者简介:倪玉,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连会议展览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教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用名:王玉,笔名:海无边、宁浦。军旅20载,3次荣立军功。曾任10余家报刊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32部,发表作品1000余篇,获征文奖近100项。从事会展业20多年,撰写策划案、材料及推文超100万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紫牛热点|“女教师在3人微信群聊八卦被拘”案一审未当庭宣判,传播顺序、是否构成散布成争议焦点
雷军深夜畅聊:小米是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小米16改名17,产品力非常炸裂;国产汽车都在进步,没必要搞得很难看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雷军称跟苹果竞争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喊线亿工厂被强行接管 创始人详细回应:抢工厂又抢人
雷军称跟苹果竞争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喊线亿工厂被强行接管 创始人详细回应:抢工厂又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