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加入我们

       

广告图片
轮播图
 
 
文章正文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2-11-22 02:30    文字:【】【】【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 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 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 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 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 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 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 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 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 动不动便 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 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 言行。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 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 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 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的过 去。稍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拒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 言语、行为幼稚。但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通情达理的,只要经过认真研究、讨 论,他们也会放弃己见,服从真理。

  大部分老年人都统觉发达,他们能够运用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指导后来的 实践,经过周密考虑,更深刻地认识当前事物,准确判断,避免失误,做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多数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故不喜嘈杂、喧闹 的环境,愿意在安静、清闲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和学习。有些老年人当离开 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时,往往若有所失,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在家 庭中,不少老年人既愿意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又对持续喧闹的环境,感到心 烦意乱。

  能够看到自己从事过的事业蓬勃发展,看到社会的进步与儿孙们的茁壮成长 诗老年人的共同心愿。因此他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旦生了病 则希望尽快痊愈,不留后遗症,不给后辈增加负担,尽可能达到延年益寿, 能够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大致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角色转换阶 段、适应阶段、重新计划人生阶段和稳定阶段。老年人在经历这四个阶段过 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难以适应和逐渐老化,便容易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社会角色的转变导致的心理不适。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 段才能稳定下来。

  第一个阶段是期待期。自愿退休或是急切盼望退休的老人常常以积极乐观的 态度等待退休,他们大多已经在工作中充分获得了满足,实现了自我价值或 是厌倦了工作因而他们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退休;而不愿意者的心理则十分 矛盾,他们往往担心因丧失工作导致社会地位的改变而失去现有的一切。

  第二个阶段是退休期。也就是正式退休那一天,有的老人想到退休后的生活 十分可怕,天天无所事事,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啊;而有的老人却按捺不住 内心的喜悦,想着终于可以出门转转了,是先去荷兰还是先去巴黎?幸福 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个阶段是适应期。从一个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退到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里, 生活内容和生活的节律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都很大的不同。这时,老 年人就会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了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

  第四个阶段是稳定期。即退之,则安之,老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心 理挣扎后,认识到了由于种种原因自己目前状况时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渐渐 习惯下来把注意力移到家庭圈子里,或是寻找人生的第二个别样的春天。

  家庭是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场所。老年人的生活及其心理健康不可避免 地要受到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彼此间的关系及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的影 响。

  一是夫妻关系。老年人夫妇问的恩爱程度如何、丧偶老人能否再婚及再婚后 的夫妻的关系是否融洽等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是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年人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变 得越来越值得关注。很多老年人为子女操心劳神,直至心疲力竭;晚年丧子 或子女患病,或是子女为争财产而不顾骨肉手足之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极大 的痛苦,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还有就是子女不孝或是婆媳 关系紧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三是与孙辈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老年人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孙辈身上,但由于 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在思想观念上很容易与孙辈们发生分歧。有些

  老人看不惯孙辈们的骄生惯养,看不惯孙辈们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往往 会产生不悦的情绪。

  首先,衰老与老年人的心理反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下降、听觉迟钝、 动作反应缓慢、与社会接触减少。所有这些衰老变化部可能引起老年人情绪 上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

  再次,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有的疾病能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机能。 如患脑动脉硬化症,由于脑组织供血不足,能引起老年人记忆减退,严重的 甚至造成痴呆。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常出现心情急躁不安。有些老人 由于长期患病,甚至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便觉得成为他人的累赘,感 觉到前途无望、心情焦虑、抑郁等。

  老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有着其特殊的心理问题,那么老 年人的泽泻心理问题又有色花农们特点呢?我们的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发现, 老年期心理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导致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生理的变化,社会的动 态,个性心理特征,日常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开始萎缩和减少,常容易发生与生理老化 有关的心理问题。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大多直接或间接与其脑功能的老化有关。

  第三,老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其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在感冒、感染、骨折、身 体衰弱时,老年人特别容易并发痴呆症状,并伴随着忧郁状态,食欲也明显 减退。

  第四,环境因素对老年人心理问题影响很大。一则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与 环境关系很大,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问题,如老年疑病症、忧郁症等都 与环境有关;二则老年人在治疗时环境的调整、精神治疗、音乐疗法以及作 业疗法等都可从不同的角度医治心灵上的创伤,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 果。

  第五,老年期疾病的不典型性和变动性。病因的复杂性导致了病情的复杂性, 有时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如在忧郁状态下,老年人不像青 年人患忧郁症那样动作少、忧郁感明显,多数老年人能够充分讲述自己的症 状,忧郁感不重。

  年龄增长,体质衰弱,老年人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据研究发现主要 有以下几点:

  一,产生衰老感,我们经常听见一些老年朋友发这样的感慨:我已经老了, 不中用了啊!这是老年人主观上产生的衰老感,即自己意识到自己老了。老 年人产生衰老感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知能力下降。如,头发有青丝变成花白,健步如 飞变成步履蹒跚,精神饱满变成气力衰弱等。

  其次是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赋闲,与子女分居,亲人朋 友的离世等。

  还有就是周围的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处处被当作老人看待,衰老感便在他人 的老同志、老师傅、老先生的叫声中产生。

  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因为 衰老感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 能降低,或是出现新的疾病。

  二,孤独寂寞。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 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 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 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 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三,空虚无聊。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 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

  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 他们经常感 到时间过的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 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 可能是老人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四, 情绪多变。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 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 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 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 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 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 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五, 人老健忘。老年人健忘通常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老年人的健忘主 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也叫近事遗忘。也就是说老年人遗忘得主要是近期 发生的事情,新接触的事物或是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人名、地名、数字等没 有特殊定义或是难以引起联想的东西都忘得特别快。但是,对于谢谢陈年旧 事却往往记忆犹新,说起来绘声绘色,活灵活现。而对这些远事记忆的影响 只有在发生大脑器质性疾病时,才会发生,即出现远事遗忘。这是老年人健 忘的一个规律。

  六,人老话多 。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之后,就会变得喜欢唠叨,总爱怀旧, 而且还更加立场坚定。老年人由于警力有限,对许多事情是心有余而力不 足,于是他们只好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求得心理的平衡,

  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听他人之言;老人们岁数大了,能做的事情少 了,子女很少在身边,为了排除寂寞,也只能借助于唠叨;老年人总是喜欢 谈论陈年旧事,炫耀以往的辉煌,也是为了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以填补现实 生活的空虚;还有就是老年人虽然都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但他们 还是在不停的唠叨以向死神证明自己顽强的生命力;老年人的这种唠叨、言 语混乱是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混乱的表现。作为老年人应尽量控制自己, 当然年轻人更应该予以谅解。老年人如何克服健忘,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再 作详细的介绍。

  七 睡眠不调。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我们经常 听到老年朋友们说:我总是夜里两点就起床看书,我一晚上得醒好几次, 不能有一点动静,我晚上总是失眠,白天睡也睡不着,睡眠不好干什么 都没精神,年轻的时候就没觉得困过,现在可好一天睡十几个小时,还是 发困……这些都是老年人常见的睡眠不调的状况:睡眠少,睡眠浅,易惊醒, 晚上不能入睡,白天没精神,或者是黑白颠倒,晚上不睡,白天设嗜睡等, 老年人的睡眠不调是老年人脑功能自然衰退的征兆。当然老年人睡眠不调与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 心理老化与 身体老化并不同步。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速 度要慢于身体老化的速度。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一般是外观上的,主要表现为

  头发变白,老年斑和皱纹增多等,这种变换是明显的。而心理的老化则不太 明显。老年人的身体老化与心理老化有一定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密切, 也不是必然的。

  第二, 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与老年人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 况下,而懒于用脑,经常不思考问题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快,而勤于用 脑,喜欢思考的人,智力衰退的速度较慢。情绪不稳定,抑郁,没有进取心, 意志不坚定的人,往往未老先衰;而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意志坚定,有着 积极的进取心的人,即便是到了老年,依然有旺盛的创造力。

  第三, 老年人心理老化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老人虽然心理老化比身体老 化的速度慢,但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的,思维不敏捷,精力不充沛。 而有的老人心理老化的速度较慢,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有着很好的记忆力, 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第四, 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的心理老化的影响也比较大。社会不断对老年人提 出新的要求,会成为老年人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进步的促进因素,也会 对调动和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产生作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智力的发挥,就会 推迟老年人心理老化的速度。但是如果社会忽视老年人的智力的发挥,就会 加速老年人的心理老化。

  当然,社会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对这种 转变的适应情况,比如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症。

  在心理学上,矛盾心理被叫做心理冲突,是指两种对立的想法、欲求及情感 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思维之中,使当事人无法适从,即不能两者择一,有不 能将两者调和,从而会产生紧张、烦躁和不安,甚至是痛苦。站在人生的十 字路口,面对不同的选择,不免会产生心理冲突。如果能够成功解决冲突, 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陷入冲突不能自拔,不仅不能将问题解决,还会 影响心理生理功能,导致身心不适甚至十疾病。

  一, 双趋冲突。马奶奶每天都要去菜市场转十几次,但还是买不到称心如意 的蔬菜,往往总是看看甲摊的菜吧,不错,但价钱不合理;再看看乙摊的吧 虽然很便宜,但菜又不好;既好又便宜的吧,却没有。这是就出现了马奶奶 买菜的心理冲突。张伯伯的女儿有两个追求者,一个才华横溢,一个貌比番 安,到底选择则拿一个呢?刘大妈的儿子大学毕业找工作,不久就有两家单 位表示愿意聘请他,这本来是好事,可刘大妈却犯难了,两家单位:一家是 私企,待遇很好,可不稳定,也没有保障;另一家是国企,虽然稳定还有保 障,但工资不高。到底是去哪一家呢?人们在面对具有相同诱惑力的东西, 但又不能二者兼得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双趋冲突。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便是这个道理。

  二,双避冲突。何姨在超市搞特价时买了很多火腿肠,但是不久何姨舅从占 了便宜的快乐中感到了苦恼,因为她发现火腿肠之所以搞特价是因为马上就 过期了,狠劲得吃吧肠胃开始闹革命,不吃的话过了保质期损失更大,可要 是过了保质期还吃的话,吃出病来,那就不仅是经济损失还要危机生命,这

  可如何是好?李叔叔最近经常腿疼,去大医院看吧,费用太高;去小门诊吧, 又怕治聋子再给治成了哑巴,总之是两不其美。当人们遇到两个都很不喜欢 或是都对自己不利的事物时,主观上对两者都不愿意接受或是不希望事情的 发生,但客观上又不得不再两者之间选择则其一,此时出现的心理冲突就是 所说的双臂冲突。这也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矛盾

  三,趋避冲突。张教授的女儿要被公司派往英国深造两年,张教授很是为女 儿高兴,但是一想女儿从未离开过家,一个人跑到异国他乡,还要待两年, 不免又很难过。赵伯伯单身多年,现在退休在家,儿女不 在身边,很想找个 老伴,互相照顾,可又怕儿女反对,街坊邻居说闲话。这个冲突的特点是老 人在面对同一目标或事物时,既想趋进又想避开,这是因为这个事物或是目 标对其既有利又有弊,但当事人既想获得利又不想得得到弊。

  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想方设法地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应为需要不仅是人图对生 理和社会的需求的反映,也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从了 解和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出发来切实加强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心理学家一般将需要分为三大层次:即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性等), 心理需要(爱和被爱、尊重、道德、美等)和社会需要(交际、劳动、奉献、 成就等)。其中生理需要的满足是心理需要和社会学有满足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人情绪状态是否良好关键是看其自身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如果一个人

  的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他就会产生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的情绪,反之,则 会非常乐观向上,积极追求人生的理想直至成功。

  一, 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对于缓解疲劳和保持经理 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性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 方面,但却往往被忽视。另外,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的老化,会有牙齿缺失 或松动,肠胃不好等情况,因此老年人 一定要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和卫生, 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安全需要。老有所养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础,对于老年人来说, 其安全感最主要的是来自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会 是否稳定。另外,老年人的身体是否健康,财产是否会保值增值,退休金的 发放是否准时,稳定等等,都是关乎老年人内心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如果 老年人的内心缺乏或事没有安全感,那么既是物质上在充裕也不会幸福的。

  三,情感需要。很多年轻人总是说,人老了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其实这 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把人的情感狭隘化了,感情不只是年轻人所说的爱情, 爱情只是人的感情中的一种,感情还有很多种,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渴望得 到的就是亲情和友情。

  四,适应需求。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是一条更古不变得客观规律。对于 个体来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身体的变化,再者还有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 变化。而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适应能力开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对这些

  变化,因此适应得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和良 好的心态据不得不积极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变化了的和正在变化的环境。

  五,独立需要。一般人都认为人得到老年依赖感会增强,而事实是,喝多的 当代老人并不愿意依靠子女,相反他们更愿意独立的生活。一项关于老人是 否愿意与子女同住调查显示:只要经济独立,大多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同住。 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老年人是否选择与子女同住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关: 不识字没有文化的老人有 80%愿意与子女同住;高中程度的老人选择则与子 女同住的约有 50%;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人愿意与子女同住的只有 40%。而且 在调查中还发现,独立要求和独立意识越强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 更幸福。在许多老人看来,向子女要钱是很没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么好张 口给孩子们要钱啊!,还有的老人与儿媳妇的关系很敏感,我去看孙子, 儿媳妇一句话也没和我说,走的时候连送都没送,由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也 会使老年人的独立需要增强。

  六,自我实现的需要。离开了自己从事多年的工作岗位,离开了自己为之奋 斗和挥洒过青春热血的事业,老人们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无 聊和寂寞之中,但并不是说,老年人就没有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许 多的老人在退休后,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第二职业,或者是奉献公益事业, 或者是专注于自己因工作没有时间而搁置的业余爱好,充分跳动自己的潜能, 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充分享受退休后的快乐。有些老人之所以感到空虚 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价值不鞥实现的体现,更加说明老年人有着较强的实现 自身价值的需要。

  老年人有着独特的心理,当然老年人也会有的特的心理活动类型,那么;老 年人都有哪些心理活动类型的,心理学家总结出以下几种,供老年朋友 们参 考, 一、挑花依旧笑春风 。

  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 能及的事,充满青春的活力。属于乐观积极型

  二、事能知足心常惬 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 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 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这类老人属于关 心健康型。 四 ,自古圣贤皆寂寞

  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退离休后更是减少社交。 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 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意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属于 解脱型

  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 们,用别 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认为别人瞧 不起自 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这类老人属于寻求支持 型。

  这类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 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坚持工作型

  这类老年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 苦,于 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冷漠无情,其实是 无可奈何的表现。这类老人属于冷淡型

  这类老年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 罪 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 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这类老人属于自责型。

  这类老年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作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 感到 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 身上。他 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这类老人属于愤怒型。

  上面九种典型的老年人心理活动类型,对某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 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 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 们的心身健康较为有利。冷漠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

  因此老年人应该自我心理调节,有意识地矫正和改变自己身上不利的心理特 征。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个转折期。这一时期,不仅机体衰老加快,疾 病增多,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和挑战;而且,老年人的职业状况、家庭结构、 婚姻形态、经济境遇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感觉、知觉、 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兴趣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都将产生影响。

  最先、最直接引发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是身体衰老是。虽然每个人衰老的 速度不同,但衰老始终是在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的,而死亡则是衰老的最终结 果。生理的衰老和死亡的逼近对老年人的心理影响是转折性的和持久性的, 也是带有冲击性的。

  (一)感官的老化。 老年人感觉器官的退化首先对 老年人心理的影响,使 老年人不由自主地产生衰老感。进入老年期后,感觉器官开始老化,视力和 听力逐渐减退,视野变得模糊,听觉障碍出现,耳背眼花成为显著特征, 其它感觉如触觉、嗅觉、 味觉也在发生退行性变化,老年人对冷热温度和味 道的反应变得迟钝。感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的接收和反应 大大减弱,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表现在:一是老年人 对生活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无味;二是老年人反应迟钝,感 觉不敏锐,由此导致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三是社交活动减少,老人常感到 孤独和寂寞。

  (二)疾病的增加 。各种老年疾病的缠身也是 身体老化对老年人心理的影 响 的具体体现 。随着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神经、运动、消化、内分 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全面衰退,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 力量在下降,疾病易发生。据统计,65 岁以上老人,大约 1/4 的人经常患病。 即使没有生病,也会因为器官和机能的老化而感觉四肢酸软、身体疲惫或其 他不适,这给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人们深感苦恼和焦虑。而老年 人常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各种癌症等疾病,则使他们感到恐惧、 悲伤、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三)死亡的威胁 。老年人心理障碍出现于与死亡的危险和挑战有着密切的 关系。尽管社会的进步和医学卫生条件的提高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持续延长, 然而,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的最终归宿。老年期是我们人生的最 后一站,特别是身体的日渐衰退和疾病的不断缠身使老年人与死亡显得特别

  的接近。面对死亡,有些人从容,有些人安详,但大多数老人会表现出害怕、 恐惧和悲观的情绪反应。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的心理障碍。

  老年人晚年生活从老人离退休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离退休是老年人职业 生涯的结束标志 ,他们的生活范围退回到家庭之中,其实质是一种社会角色 的转变,而家庭中的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的变迁、老年人的婚姻状况、社会 环境等社会因素对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 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 生波动和变化。离退休引起的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 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 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 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 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 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例如,

  一位在退休前受人尊敬、前呼后拥的高层领导,突然变成了一个每天上街买 菜、回家做饭、照顾儿孙的老大爷,这在心理上的确很难转过弯来。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 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 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 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 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 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相关推荐
  • 石家庄市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 “养老床位”搬回家 专业服务送上门
  • 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每天需服用5种以上药 专家提醒防止服药发生意外
  • 2023-2028年中国老年用品行业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
  • 八旬老人擅自换用降压药结果降压过猛昏倒了
  • 专家:阻止牙周疾病发展应先清除牙结石
  • 老年人合理用药4大原则
  • 全国爱牙日|上海65—74岁牙周健康率仅为79%恒牙患龋率高达943%!速收老年人护牙要点
  • 上海:引导老年人树立口腔疾病早防早治的健康理念
  • “老年人来这里看病安心又暖心”
  • 老年人一生多病需要得到重视
  •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5 首页-三牛平台[注册登录]重点扶持项目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 中国扶贫网 一带一路